2011年12月8日至14日,根據單位安排,筆者參加了在香港金融管理學院舉辦的金融研修班培訓。培訓內容涉及香港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發展戰略和營銷策略、風險控制、前臺服務、支付結算體系等,采用老師授課和實地參觀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老師多為在香港金融服務業擔任或曾經擔任過中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深專家,有強較的實踐經驗。經過一周的學習交流和網點實地考察,對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有了初步認識,并由此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做了些粗淺思考,供交流探討。
一、對香港金融服務業特點和發展趨勢的認識
香港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務業高度發達,香港只有700萬人口,卻擁有152家持牌銀行,這從其街頭林立的銀行服務網點就能感受到。近二十年香港金融服務業更是經歷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和美國金融海嘯的沖擊下,香港的金融業管制和銀行的風險控制經受住了考驗,截至2010年末,其整體不良貸款比率為0.77%,資本充足率達15.9%。股東回報率為14.2%。香港金融服務業的成功,源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寬松的稅賦環境,有效的政府監管,充分的競爭以及經濟的穩定。中國內地銀行業的發展模式和監管模式多自香港借鑒而來,可以說香港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銀行業的發展方向。
1、銀行服務由傳統的產品銷售向財富管理方向發展。香港實行混業經營,銀行可以從事保險和投資業務,同時香港銀行業競爭十分充分,利率市場完全放開,銀行平均凈息差只有1.23%(2011年3月數據),這意味著無論從客戶需求還是銀行自身發展來講,僅僅依靠傳統產品都無法支撐銀行的發展,必須給予客戶更豐富和優質的服務。近年香港銀行業更注重零售業務發展,以“財富管理”的概念,為客戶提供從存貸款到信用卡、外匯、基金、債券、股票、保險等全方位的服務,幫助客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2、銀行強調為客戶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增值服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銀行范圍,銀行成為客戶貼心的朋友。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一是對銀行前臺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金管局規定,銀行員工必須考取證券、保險、養老金管理的牌照,才可以上崗從業,否則便是違法,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當然,這只是從業最基本的要求,若要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還需要接受大量的后續培訓,業界還要求從業人員考取財務策劃師或財務分析師等專業資格,從業人員必須有豐富的理財知識,熟悉銀行的產品、現時的行情,了解客戶的需求,才能為客戶提供量身訂做的金融產品。二是要求銀行業的后臺管理和組織架構要圍繞為客戶服務進行設計。前臺銷售人員為客戶的專業化服務,需要后臺部門的有力支撐,包括總行部門的產品設計、風險管理部門的風險評估、投資部門對投資行情的把握和投資策略的制定等,當然還需要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有力支撐。三是在網點設計和柜臺布局上體現專業化服務。香港銀行業網點多針對客戶層次和需求不同,設置專業化服務柜臺,有針對高端客戶的較為私密的理財服務室、針對一般客戶的投資服務柜臺、針對簡單存取款服務的專門的柜臺,匯豐銀行還在一些網點還專門設置為老人服務的社區關愛柜臺。同時還借助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渠道,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如:結余高于預定金額提示、賬戶透支提示、生日提醒、代客戶送花等,銀行服務已超出傳統財務范圍,通過不斷拉近與客戶間的關系,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總之,香港銀行業將“客戶是上帝”的理念貫徹的淋漓盡致,因為只有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維護自己的品牌和市場份額。
3、金融電子化在銀行業發展和創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創新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創新,因為任何產品的創新都離不開電子化系統的支持,銀行的科技研發能力在競爭中越來越重要。比如:匯豐銀行有一種叫“Mortage One”的產品,其他銀行知道這個產品很好,也熟悉這個產品的操作流程,但就是設計不出其業務系統支持的軟件產品,因而無法模仿匯豐開辦同樣的業務,無法打破匯豐在該產品領域的領先地位。
4、風險控制體系日臻成熟。香港銀行業基本建立了從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到高管層、風險管理部門、其他部門和基層機構的成熟的風險管理體系,各層次和各部門在風險管理中承擔的職責十分明確,有先進精密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每一產品的推出都要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針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科技信息系統風險等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報告制度,不同的風險等級有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進行干預。在風險管理條線上,設置風險總監,風險管理部門更多是面向未來,強調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在分析潛在風險時以定量分析為主。稽核部門則主要是對過往的交易和目前的運作進行審查,注重查清已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