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總結改革開放近30年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把我們黨在新時期以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結合的全部偉大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整合為一個統一整體,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進行了科學闡釋。這是十七大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貢獻,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一認識,統一行動的歷史性重大決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根本。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征
l、是在準確判斷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命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臨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黨和國家處在決定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的嚴峻考驗面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新階段,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一方面堅持高舉旗幟不動搖,一以貫之地按照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指導新的實踐;另一方面,又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真分析并順應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新變化,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形成新思路,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